新闻中心 News
Hot News / 热点新闻
Case 行业动态

民政部下一步要推进哪些重点工作?最新发布会告诉你

日期: 2021-03-17
浏览次数: 904


民政部下一步要推进哪些重点工作?最新发布会告诉你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成果。广泛动员慈善力量、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参与防控,接收捐赠资金396.27亿元、物资10.9亿件。紧抓养老、儿童福利、民政精神卫生、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殡葬等民政服务机构防控,制定一系列防控指南,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系统零感染

——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效显著。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实现应兜尽兜。重点保障贫困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重病重残人员脱贫。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力度。出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专项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乡低保4426.8万人,低保标准同比增长8.6%11.7%城乡特困人员477.7万人,基本生活标准同比增长9.2%、12.2%。25.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分别惠及1212.6万人、1473.8万人。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关爱保障,增发生活补贴、价格补贴285亿元,为9.3万未参保失业人员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健全。十三五期间先后在203个地区投入50亿元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养老模式。截至2020年底全国养老机构3.8万个,同比增长10.4%,比2015年底增长37.2%各类机构和社区养老床位823.8万张,同比增长7.3%,比2015年底增长22.5%

——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深化。推广优秀社区工作法,深化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加强社会组织政治建设,提高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在脱贫攻坚战过程中,民政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都知道,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底线制度安排。请问在脱贫攻坚战过程中,民政部门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确保这些工作落到实处的?谢谢。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

一是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民政业务工作。把兜底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政系统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精锐出战,持续将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筑牢了兜底保障的坚固防线。现在全国所有的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全部超过了国家扶贫标准,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的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了吃穿“两不愁”。

二是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持续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困难群众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人员、残疾人等福利保障制度。自中央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民政部门共出台脱贫攻坚政策97项,夯实了兜底保障的制度基础。

三是切实加大特殊群体兜底保障力度。完善低保政策,特别是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面落实救助保障政策,确保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乞讨人员“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应补尽补、应助尽助。落实好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关爱服务政策,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总的来说,就是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确保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四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引导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专业社工、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使兜底保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脱贫攻坚以来,全国社会组织共实施扶贫项目超过9万个,投入各类资金1245亿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有效推动兜底保障工作落到实处。民政部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定期开展数据比对,逐一摸排核实,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同时,将脱贫攻坚的情况纳入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项目,加强跟踪问效。我们会同驻部纪检组连续三年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有效遏制了漏保、错保、关系保、人情保等突出问题,困难群众的满意度超过了98%。


“家庭养老服务床位”社区养老改革中的创新举措




上游新闻记者

据统计,5-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将进入中高龄,我国将迎来一波养老照护浪潮,养老服务接受更大挑战和考验。我们了解到,近年来部分地区探索发展了“家庭养老床位”这种新养老服务方式,请问民政部对此有何看法?“家庭养老服务床位”能否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提供助益?谢谢。

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

所谓的“家庭养老床位”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极大地缓解了家庭养老的难处,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好评。

家庭养老床位的创新是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的指导思想下产生的创新举措,各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效。就老年人来说,首先是节省了机构养老的床位费,同时得到了机构养老的专业服务,还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当中受到专业化的服务。从养老服务的供应方来说,节省了机构养老要进行的建设和土地的费用。但是不是所有的上门服务都叫家庭养老床位,也不能盲目发展,它需要有相应的足够支撑。下一步要制定家庭养老床位的规范标准,把它纳入养老服务监管范围,还要很好地布局养老服务机构作为支撑点,并出台政策来支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服务家庭养老。


“十四五”期间民政领域有哪些重大工作规划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都知道民政工作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的问题是在“十四五”期间民政领域有哪些重大的工作规划?谢谢。

民政部部长李纪恒

一是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确保共同富裕的大路上一个不掉队。巩固拓展兜底脱贫成果,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进一步兜底保障制度,在保障对象上适度扩大兜底保障和社会福利范围,将更多低收入人群和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纳入政策保障。在保障内容上,从资金、物质为主逐步向精神慰藉、能力提升拓展。在手段方式上,充分运用大数据比对机制,提高精准保障和便民服务水平。在保障水平上,科学合理地调整完善各类救助保障标准,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帮助特殊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编制实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因地制宜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社区协商制度,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拓宽民意表达和沟通渠道,发挥居民的主人翁作用,加强社会组织政治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引导社会组织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是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支撑。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让所有老年人能够享有“身边、床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多样化水平。优化机构养老,优先发展护理型床位,加强医养康养相结合,尽可能满足老年人最迫切的失能照护刚需。大力发展“养老+”新业态,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级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强养老服务监管,保障养老服务质量。


民政部门对于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做了哪些工作




CGTN记者

社区工作者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民政作为社区工作的指导部门,对于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安排?

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

民政部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社区工作者制定了关心关爱的政策。

一是从总体政策制度设计上看,去年我们报请国务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包括防疫补助、减负减压、轮休补休、关心关爱等,社会上称它为“暖心八条”,为社区工作者履行社区防控的责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完善了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保障。民政部会同中组部、财政部、人社部等有关单位,不断完善社区工作者待遇政策,推动社区工作者待遇提升。我们推动各地建立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建立了符合社区工作者特点的薪酬制度和正常的增长机制。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上海,提出了“三岗十八级”的做法,我们把上海的经验进行了推广。

三是加强了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建设。民政部这几年连续主办了全国社区工作者大讲堂,依托《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了社区干部在线培训,与中宣部连续三年举办了35期社区工作者培训班。我们还鼓励社区工作者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薪酬水平

四是加大了对社区工作者的褒扬力度。民政部联合中宣部开展了城乡最美社区工作者的宣传和推选活动。去年民政部专门开展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城乡工作者的表彰评选,共表彰了498名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城乡社区工作者。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意见》对加强社区治理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一是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好文件要求,进一步研究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加快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宣传和表彰力度。


如何识别非法社会组织




封面新闻记者

近期我们注意到,民政部公布了2021年的第一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的名单,请问公布后将如何处置?普通公众应如何识别这些非法社会组织?谢谢。

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

非法社会组织,是指没有经过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的组织。许多冠以全国性名称,比如说“中国XX”“中华XX”“全国XX”,也有一些省级的。骗钱敛财、扰乱经济社会秩序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民政部对非法社会组织是零容忍态度。

治理非法社会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公布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的名单是最基础性的工作。一方面,公布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的名单是要提醒广大的社会公众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要谨防上当受骗;另一方面也是期望和恳请社会各方面提供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的线索。我们将通过举报线索进行核查,固定证据,对查证属实、证据确凿的,将依法予以取缔。

如何识别非法社会组织?首先是广大公众要有一种自醒的意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越是利益大的事情越要小心。公众可以通过“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和“中国社会组织动态”微信公众号,随时查询全国各地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名单,核查其合法身份。现在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步伐还是很快的。凡是名单中没有查询到的,你一定要小心,肯定不是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


民政部将如何落实新未保法的要求




南方都市报记者

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我们也了解到该部法律要求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国家长期监护、临时监护的各种情形,并将监护缺失未成年人纳入保护范围。还提出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请问民政部将如何落实上述法律要求?谢谢。

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协调机制具体工作由民政部门承担,统筹协调、督促指导这项工作的开展。

第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加快国家层面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的建立,目前正在成立过程中。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省、市、县各级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第二,要加强国家监护。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具体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要落实民政部门的长期监护和临时监护职责。近期我们已经和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做好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来加强突发情况下的未成年人的监护,取得了很好社会效果。

第三,要加强队伍建设。这部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我们将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指导,以及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在现有的4.8万名儿童督导员和66.3万名儿童主任的基础上,构建起适应新时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的力量

第四,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已经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设包括乡镇未保站在内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是各级民政部门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阵地和工作抓手,要切实落地落实落好。


民政部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有哪些打算




凤凰卫视记者

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还没有解决,部分群众的生活还面临一些困难,请问民政部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有哪些考虑和打算呢?谢谢。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

一是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全面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为重点,建立动态更新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加强监测预警,就是要在茫茫人海中把困难群众精准地找出来,根据他们困难的情况,针对性地给予相应帮扶和救助。

二是健全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把走访发现需要救助、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作为基层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当然也包括大数据监测预警,推动救助理念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主动发现,形成主动救助合力。民政部已经陆续公布了全国各级3700多个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渠道畅通,做到及时发现、及早介入、及时救助。

三是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根据困难情况和致困原因,划分出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几个救助圈层,运用不同救助政策实施兜底保障,形成综合救助格局。

四是创新发展社会救助服务方式。过去我们的救助主要偏重于物质救助,现在困难群众有了多元化的需求,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还要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创新急难社会救助,对群众的紧急性生活困难,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跟进救助。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就是当困难群众遇到紧急困难的时候,救助工作要突出一个“快”字。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的申请限制,探索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

五是不断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把低保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到乡镇和街道,因为它们更靠近困难群众。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实现各个方面的救助帮扶信息统一汇集、互通共享。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传统的进村入户方式还要继续保持,做到既有“面对面”,又有“端对端”,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方便、更加有效的救助服务。


版权所有 @ 2011 惠州大亚湾区公民伙伴社会服务发展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